蓬蘽

时间:2017-12-12阅读:338

形态特征

蓬蘽为灌木,高1-2米;枝红褐色或褐色,被柔毛和腺毛,疏生皮刺。小叶3-5枚,卵形或宽卵形,长3-7厘米,宽2-3.5厘米,顶端急尖,顶生小叶顶端常渐尖,基部宽楔形至圆形,两面疏生柔毛,边缘具不整齐尖锐重锯齿;叶柄长2-3厘米,顶生小叶柄长约1厘米,稀较长,均具柔毛和腺毛,并疏生皮刺;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两面具柔毛。

蓬蘽

花常单生于侧枝顶端,也有腋生;花梗长(2)3-6厘米,具柔毛和腺毛,或有极少小皮刺;苞片小,线形,具柔毛;花大,直径3-4厘米;花萼外密被柔毛和腺毛;萼片卵状披针形或三角披针形,顶端长尾尖,外面边缘被灰白色绒毛,花后反折;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,白色,基部具爪;花丝较宽;花柱和子房均无毛。

果实近球形,直径1-2厘米,无毛。花期4月,果期5-6月。

生长环境

生山坡路旁阴湿处或灌丛中,海拔达1500米。

分布范围

产河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。朝鲜、日本也有分布。

主要价值

全株及根入药,能消炎解毒、清热镇惊、活血及祛风湿。

功能主治

补肾益精,缩尿。主治多尿,阳痿,不育,须发早白,痈疽。

各家论述

⒈《本经》:主安五脏,益精气,长阴令坚,强志倍力,有子。

⒉《别录》:疗暴中风,身热大惊。

⒊《唐本草》:耐寒湿,好颜色。

⒋《日用本草》:缩小便,黑白发。

⒌《医林纂要》:补肺,去寒。

用法与用量:内服:煎汤,1.5~3钱。

名家论述

《本草拾遗》:蓬蘽,其类有三种,四月熟,甘美如霞盆子者是也,余不堪八药。今人取茅莓当覆盆误矣。

《食性本草》:诸家本草皆说蓬蘽是覆盆子根,今观采取之家核草木类所说,自有蓬蘽似蚕葛,子红色,其叶似野蔷戳,有刺,食之酸甘愿'',恐诸家不识,误说是覆盆子也。

《本草会编》:蓬,微人谓之寒萄,沿堑作丛,蔓生。茎小叶密,多刺,其实四、五十颗作一朵,一朵大如盏面,霜后始红。《苏颂么图经》以此注覆盆,误矣。江南覆盆亦四、五月熟,何尝差晚耶?覆盆茎粗叶疏,结实大而疏散,不似寒葛,茎细叶密,结实小而成朵,一则夏熟,一则秋熟,岂得同哉?

《纲目》:蓬蘽,与覆盆同类,故《别录》谓一名覆盆。此种生于丘陵之间,藤叶繁衍,蓬蓬累累,异于覆盆,故曰蓬蘽,陵藻即藤也。其实八月始熟。此类凡五种,予尝亲采。

以《尔雅》所列者校之,始得其的,诸家所说,皆未可信也。一种藤蔓繁衍,茎有例刺,逐节生叶,叶大如掌,状类小葵,叶面青、背自,厚而有毛,六、七月开小白花,就蒂结实三、四十颐成簇,生则青黄,熟则紫缀,微有黑毛,状如熟橙而扁,冬月苗叶不雕者,俗名割田藏,即磅本草》所谓蓬蔡也。一种蔓小于蓬蘽,亦有钩刺,一校五叶,叶小而面、背皆青,光薄而无毛,开白花,四、五月实成,子亦小于蓬蘽而硫稀,生则青黄,熟则乌赤,冬月苗雕者,俗名插因藤,即喀本草》所谓覆盆子,《尔雅》所谓茎、缺盆也。此二看俱可入药。一种蔓小于蓬藻,一枝三叶,叶面青,背谈自而微有毛,开小白花,四月实熟,其色红如樱桃者,俗名藤田藏,即《尔雅》所谓藏者也。故郭摸注云,蔗即蕾也。子似覆盆而大,赤色,醉甜可食,此时[种不入药用。一种树生者,树高四、五尺,叶似樱桃叶面狭长,四月开小白花,结实与覆盆子一样,但色红为异,俗亦名藏,即《尔雅》所谓山萄,陈藏器《本草》所谓悬钩子者也。一种就地生蔓,长数寸,开黄花,结实如覆盆而鲜红、不可食者,么本草所谓蛇萄也。

《本草汇言》:"蓬蘽,养五脏,益精气之药也。此药虽养五脏,充足在肝,但肝主发生,又主疏泄,倘服食过多,性味有偏,发生急而疏泄多,未免有反激之患,而肝木自戕其体矣,慎之慎之。"

本站文章如果涉嫌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、抓取本站内容。